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
南召凉茶
河南南阳*银佩
喝凉茶是祖先流传下来的习惯,不论是粤港澳广泛流行的传统凉茶,还是老北京酸梅汤,都折射着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特征,渗透着民间市井古朴的食疗文化。
用料不一的众凉茶,不纯粹是味觉享受,还体现有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物产、民族习俗,有前朝后汉、有世事变迁、有文化底蕴、有人文情怀。
其实,在南阳,也有一种凉茶令人称道。那就是铁锅熬制的南召凉茶。
南召人热情豪爽,性刚气盛,多善饮酒者。凉茶既是他们的待客之道,又是降火养生的不二选择。
初到南召的我和许多人一样,听闻主家特意上了凉茶,望文生义,一头雾水。端来一看,肉块伏于汤中。带着疑惑看着碗中热气升腾,不解何以称之为凉茶。先吃为敬,夹起大块儿肉,再喝上几口汤。这才发现凉茶微甜不放盐,却回味无比,待下次吃饭的时候,我便念想着再喝碗凉茶。
凉茶是大自然的馈赠。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群居在杏花山下,与“北京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这是中原人类的共同祖先。
南召县跨秦淮一线,居伏牛南麓;南北交汇,温热过渡。适宜的气候、原始的生态环境,滋养了南召的中药材产业,所以在南召能有凉茶喝也就不足为奇了。当地人采集*花苗(学名蒲公英)、苇子根、紫花地丁、茅草根、夏枯草、狗腥草或竹叶等新鲜中草药熬茶。后来不知是谁想出了猪排骨和莲藕绿豆的创意,大锅熬凉茶便成为了芸芸众生的经典美味。
风过有痕,岁月有味。绿豆清热解*,消暑利水,莲菜清热生津,凉血散瘀,*花苗消肿散结,有“植物抗生素”之美誉,猪肉则具有补肾滋阴,养血润燥,益气,消肿之功效。行走在喧嚣尘世,能喝上一碗凉茶,品味其中的药膳平衡思想和传统养生智慧,真有“简约而不简单”的巧妙。
凉茶清热解*、凉心下火、润肺消燥,能治疗口烂、喉肿、*疖子等病,夏天喝起来最宜。到了冬天,人们就把茅草根、苇子根、*花苗等换成枸杞、山药、芡实、薏米,还可去掉紫花地丁等苦药,使凉茶的口感更好。快熬制好时,再加一味中药—石膏,此时豆香、藕香、药香和肉香,升腾碗中,令人垂涎,吃起来既暖和又过瘾。
人生有味,值得细品和记忆,凉茶就是南召带给我的印象味道。朋友看我喜欢上凉茶,津津乐道现在的南召凉茶,依相生相克、补泻兼顾的原则,演化出了煮扁嘴、炖鸡块等许多不同做法,对应着不同的功效,大街上的中药铺各有各的配方“套餐”,取用方便。
味里乾坤大,山远地偏的南召,凉茶大道至简,喝上一碗,寻找生命的安定感,体验食药同源、温补扶正的养生文化。
倘若人生是一道菜肴,各色生活为我们提供了百味食材来烹饪。经历精刀细工、急火慢炖,最终呈上的必是一道色香味形俱佳,兼具内涵和卖相之作。
往期精彩回顾:*银佩:谨防疫情“反弹”*银佩:小村曾是“北平”城*银佩:万亩*花分外香
*银佩:烟厂传奇
*银佩:值夜班有感
*银佩:抢牛记
作者简介
*银佩,河南南阳人,新闻学专业,爱好文学,喜欢记录生活点滴。
中州作家文刊编辑部顾问:刁仁庆徐文主编:张静执行主编:刘娜白长新主播:雅晨副主编:高宏民杨存德赵建强
审稿编辑:史锋华袁荣丽鲁光芬
《中州作家文刊》各基地选稿编辑
/p>
三朵(京浙沪)万七顺(江西浮梁)张三杰(西峡)左德浩(南阳)赵金厚(山东)戴杰锋(河北)武华民(洛阳)阿拉毛毛虫(郑州)李改红(内乡)周喻晓(安徽)
主编诗词投稿投稿邮箱:zzz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