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达人
野莲
“野莲自然工作室”主理人
《厦门晚报》「花草笔记」专栏作者
学员复报率高的野生植物课老师
带领的故事会曾获年市学前教育会「优秀妈妈故事会」表彰
曾联合创办亮眼睛(公益)亲子俱乐部
带孩子们在户外上课的这两年,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野莲,这是什么植物啊?紧接着在后面的一个问题便是:那它可以吃吗?也有大朋友问我,为什么每次我摘野果子吃都那么开心呢?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远古祖先在野外采集食物的时候留下的基因就一代一代这样流传下来了吧。
*鹌菜
▼
*鹌菜可以说是我们身边最近的野菜了吧,如果大家仔细看过,很可能在我们的小区草地或附近的公园绿化带上就有。*鹌菜属菊科植物,它的花便有很多菊科的特征。
?*鹌菜吃法:
1.炒着吃
2.但我最爱的是包饺子吃
*鹌菜的叶片水分不多,吵起来吃的话口感会比较柴。而包饺子吃,因为加了肉和豆腐,在保留清香的同时,口感会滋润许多。
?*鹌菜饺子做法:
1.原料:*鹌菜嫩叶、豆腐、猪肉、盐
2.做法:*鹌菜洗净焯水,如果非常怕若就稍稍用点力挤掉一些汁水,如果无所谓就直接把水滤干好了,切碎,与豆腐、肉和盐一起拌匀。
?注意事项:
1.小区或公园草坪上常常也有它们,但是很有可能会喷药,所以不要采。马路边因为尾气问题,也不宜吃。
2.*鹌菜食用部分是叶,我们每株植物上采一两片就好。连根拔起回家清洗也麻烦。
饺子煮好之后,咬开,第一口扑鼻而来的就是那种略微有一点点苦的清香。那个瞬间就会让人感觉到,这个才是山野的气息。所以如果不怕苦的话,建议不要挤掉其中汁水,保留*鹌菜的原味。
*鹌菜饺子真的是饺子中的最爱,每年春天一定要上山采一次*鹌菜,包一次饺子,才觉得春天没有白过。
白簕
▼
今年春天有一期《三联生活周刊》上面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小炒春天》,其中有句话是这样的:“任何食材,都比不上刚刚发芽的绿,它们代表的是那一口至鲜至嫩。”
当时看到这句话,我的舌尖上关于白簕那种像茶一样微微的苦但又很鲜香的味觉记忆马上就复活了。
今年春天有一回傍晚,我去爬狐尾山,当时太阳快要落山了,鸟儿长长短短、高高低低的鸣叫声在树林间此起彼伏的,整条山路都弥漫着一种叫小蜡的植物所散发出来的甜甜的清香。走着走着,到一个灌木丛那儿就闻到了一种微微的苦味,但那个苦味很香,仔细找一找原来就是白簕。那个时候是春天,白簕正鲜嫩多汁,它的叶片表皮已经没有办法禁锢住它的香味了,都满得散了出来,我们在外面都能闻到。
而之前因为有带孩子们在上户外的植物课,我的植物课理念受一套绘本的影响特别深,就是日本的绘本《古利和古拉》。孩子们在野外吃东西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所以我特别想孩子们也尝一尝这个鲜。可是户外如果煮面条的话,动静就太大了,怎么办呢,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想了个好办法,我们用上了厦门的春卷皮。
还有一件很好笑的事情,我记得当时蹲在地上煮,忽然我就听见放在一旁的锅盖上有啪嗒一声,看过去是一滴水珠。我非常狐疑地抬头去看,想寻找水源。原来是边上一位一直在旁边默默旁观的小朋友,实在没能忍住,流下的口水。
?白簕卷饼做法:
1.原材料:厦门春卷皮、白簕、油、盐
2.做法:
摘嫩芽洗净,焯两道水后,滤干水分,拌上油、盐调味。
摊开饼皮,放入焯好的白簕和花生酪或芝麻酪,卷起来,吃。(如果不怕苦,可以只焯一道水)
白簕又称"三叶五加",五加科五加属。通过这个名字一来可以表明,在外形上它是和与它同科同属的五加不同的。五加的复叶通常由5枚小叶组成,它是3枚。二来也说明了它在“治风湿萎痹、壮筋骨”方面和五加有相近的功效。
其实一直以来白簕就是药食同源的植物。作为传统中药,白簕以根皮、带叶嫩枝入药,我们福建有些地区以白簕的根皮泡酒供老人日常饮用以祛风湿。而作为蔬菜,白簕的食用部位是嫩茎芽,有些地方称其为"簕菜",我一个龙岩的朋友说他们叫它“白刺芯”。白簕也可以焙干作为茶叶。广东恩平市是把白簕作为当地的特色蔬菜来培植的,我知道的福建三明、龙岩也有人采食白簕。
白簕到底好在哪儿呢?白簕的嫩茎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氨基酸总含量达到20.8%,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维生素含量是番茄的2-3倍,铁含量为番茄的8倍;提取液还有清除亚硝酸盐及阻断亚硝酸盐合成的作用,具有良好营养和保健价值。
?白簕特征:
1.藤本;
2.由3枚小叶组成复叶;
3.茎上有向下的刺。
?白簕的食用方法:
1.做汤或煮面。如蛋花汤,可直接在将起锅前放入,氽一下就好。也可做鱼汤,加入豆豉调味可去涩增鲜。
2.焯水去苦味后炒食或凉拌。
3.白簕卷饼。
白花*针草
▼
?食用方法:
1.焯水后过水,加姜、蒜炒食。
2.不需焯水,直接下在汤里。
我更喜欢煮汤。因为白花*针草的叶子纤维较多,煮汤的口感会更好。菊科植物特有的微苦的香味也正好。
?注意事项:
白花*针草比较寒凉(实际上很多野菜都偏寒凉),食用时多加姜蒜。
繁缕和鹅肠菜
▼
这两张图片分别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区别即标注部分。所幸的是这两种植物虽然非常的难认,但是他们都可以吃,且都一样好吃,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
我在日本人柳宗民写的《杂草记》中看到,在日本人们以新鲜的繁缕来喂鸟,特别是金丝雀,而作者在巴黎旅行的时候也看到巴黎的鸟店里,鸟粮中有一捆捆的繁楼。
繁缕的足迹遍布世界,作为野菜食用的历史悠久。比如我国明朝的《救荒本草》中就有收入,它也是日本的“春日七草”之一(其实春日七草的源头在中国,只是我们失传了)。
?繁缕和鹅肠菜的食用方法:
1.焯熟后过水加油盐凉拌。
2.加蒜炒着吃。
3.像枸杞叶一样做汤,颇受欢迎。
4.而我们在植物山课的专属版吃法也是和白簕一样,焯熟后拌油盐用厦门薄饼一卷了之。
《杂草记》还提到,在日本还曾有人把繁缕的叶子晒干磨成粉,混在眼里,制成药粉,叫繁缕盐。根据中国植物志的记载,繁缕可以止痛,鹅肠菜可以止牙痛,看来不管是哪个制成刷牙的牙粉也算是对路啊。
其他一些做过的野菜
▼
▲刺苋,以根炖排骨汤,汤呈奶白色,清甜。
▲糯米团,采摘嫩叶炒食,口感略有纤维感,但也还是挺香的。也可以用米汤去煮。
▲野茼蒿,也叫革命菜。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有可能是部队用来充饥过的采嫩叶炒食。
▲牛膝菊,采嫩叶烫火锅或煮汤。
▲蕺菜,也就是鱼腥草。根、叶都可以凉拌吃。
▲少花龙葵,采嫩叶炒食,凉,宜加蒜炒。
需要说明的是,有一种叫龙葵的和它非常相似,但好在也可以吃。区别主要在于花序。
▲左图是龙葵,所有的花梗(也就是果梗)不是长在同一个点上,右图是少花龙葵,所有的果梗由同一点发出。
我吃过的别人做的野菜
▼
▲第一位当然是鼠麹草啦,厦门人用它来做鼠麹粿,当然,别的地方的人也用。
鸡矢藤
鸡矢藤它是好药材也是好食材。虽然叶子揉碎有些臭,我喝过朋友用它的全草炖的番鸭汤,非常清香。
而我在网上查到的资料也说在广东和海南的一些地方,当地人用鸡矢藤的叶子做成糕和果,非常好吃。也可以用蒜炒食嫩叶。
听说过还没吃过的野菜
▼
▲蓟,开野菜馆的朋友告诉我春天时取嫩叶,煮软后去刺凉拌。
▲盐肤木,它特别之处在于叶子的轴上有“翅”。也是开野菜馆的朋友说的,嫩叶可以吃,“非常好吃”,可是我每每看到它毛乎乎的样子,总觉得不可思议。
▲盐肤木的成熟果实,这个也好吃。咸味儿的,我觉得像话梅。
▲七星莲,开花前采叶子炒食。不过听说非常寒凉,烹饪时要加很多姜
▲紫花地丁,听说叶子非常滑嫩,但是但是,它这么美,我怎么舍得吃啊啊啊……
薜荔凉粉
左图是加白糖和醋的,右图是加红糖和薄荷的,我喜欢吃左图。
薜荔的种子表面含有丰富胶质,凉粉就是用种子在清洗中反复搓洗而成。
薜荔的果实
?注意事项
野菜之所以是野菜,没有进入大众餐桌,是有原因的。比如有的不宜大量或长期食用。所以对于野菜,我们尝鲜即可。
采摘野菜要禀持“谨慎”的态度。一定要采自己认识的,哪怕只有一丝丝不确定的都不要采食。因为自然界很多植物外形很相似。
要采摘生长在干净环境的野菜。马路边、小区或公园绿地上的野菜由于尾气、喷药而不宜食用。
··要记住现在是太平盛世,我们所需的蔬果都可以方便地在菜市场买到,所以尽量不要和自然界其他的生物抢夺资源,在有限度有节制地采食野菜时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图文:野莲
编辑:小鸢
往期达人分享:
01.达人分享
多肉植物的十八般“武艺”
02.达人分享
培养孩子的美感与启发式幼儿绘画
03.达人分享
炎炎夏日,大人和孩子怎样预防中暑?
04.达人分享
看见你的小孩,做有智慧的父母
05.达人分享
植物美学
06.达人分享
在自然中陪伴孩子
07.达人分享
轮椅上的万里长空
08.达人分享
共融式游戏乐园—童真的栖息地
09.达人分享
沙朴和孩子的艺术游戏
10.达人分享
沙朴的自然笔记
欢迎长按添加「原子」
备注“达人分享”,了解后续更多活动
行歌学社
“我们”
热爱生活、尊重生命、崇尚自然、坚守初心,
选择做自己所爱之事;
内心偶有沧海一粟散落天涯的孤独,
但更满怀自我与生命合一的丰富和自由。
从相遇、驻足,到同行。
如果你心怀对生活、自然、艺术、美的热爱,
是期待天赋被唤醒的生活探索者,
那,我们一直在等的人就是你。
行歌学社,为“我们”的序幕开启而来。
达人分享会
行歌学社的开放式内容分享平台
围绕自然艺术、生活美学、亲子教育
每期设定不同主题
定向邀请达人线下分享、互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