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农文苑喜看家乡巨变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多久能好 http://m.39.net/pf/a_7220829.html

1

喜看家乡巨变

在甘肃省中部,有一个叫做定西的地方,沟壑纵横的*土地加上干旱少雨的自然环境使得那里曾经以“贫瘠甲天下”而被外人所知,那里也曾被认为是“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在那片厚重的*土高坡上,祖祖辈辈们过着面朝*土背朝天、靠天吃饭的生活,面对着十年九旱的气候条件和艰苦的自然环境,一代代家乡人不等不靠、发扬“三苦”精神,以愚公移山的毅力建设着家乡,改变着家乡的面貌。

我的家乡,就在定西东南部一个叫做道回沟的村子。我从小就渴望能翻过那一道道望不尽的山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后来来到了繁华的省城兰州,通过努力打拼实现了走出大山、定居城市的梦想。家乡距离兰州虽说只有三百里的路程,但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各种原因,一年也难得回去一次。然而像每一个在外的儿女一样,家乡一直是我内心最深的牵挂,这份情怀如老酒那般,历久弥新。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我回到了梦萦牵绕的家乡,虽然时间短暂,但这一次回家,来自家乡的巨变真是翻天覆地。我深刻地感受到,如今的家乡,在国家的好*策和家乡人的实干下,已把曾经那个贫瘠的帽子远远抛在身后,蜕变成一个欣欣向荣、繁荣现代、山美水美的新定西,“敦厚、包容、坚韧、自强”的安定精神成为了新时代家乡人最好的写照。

定西是一个缺水的地方,记得小时候,甚至到了九十年代,长辈们每天天不亮就要去山坡那头的苦咸泉上给全家挑水喝,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到后来,国家推广了雨水窖工程,虽然挑水喝的日子一去不回,但依旧有着天不下雨吃水难的担心,家乡人是多么羡慕城里人的自来水。就在前些年,家乡人都觉得自来水进村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可就在今年春节前,随着引洮工程的建成,我欣喜地看到了村里已预埋好的自来水管道,天方夜谭变成了现实,看着乡亲们对今年通自来水的期待和喜悦,作为家乡的女儿,我的内心同样高兴。

互联网、电子商务、淘宝……,这些曾经对于家乡人而言,只能通过电视一知半解的事物,而今,镇子街道不时出现“农村淘宝”、“某某电商”、“某某快递”的招牌。听家人们说,如今的家乡人也会时不时的体验一回淘宝、京东等网络购物的实惠和便捷。家乡的马铃薯、羊肉和蓄草等产业也纷纷搭上了互联网发展的便车,祖辈们那种靠天吃饭如今已经成为了历史,家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俨然已经向着信息化加速迈进。

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今天,家乡的年轻一代不再像祖辈们那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大多选择到向往的城市追寻别样的人生。在以前,由于自身知识和技能的匮乏,家乡人外出只能干一些像砖窑工、建筑工、背麻袋等纯依靠体力的活,付出的很多,但是回报和保障却很少。而现在,家乡年轻的一代,通过学习知识、提升技能,摆脱了家乡人过去在城市只能从事体力劳动的无奈,有条件去拥有一份更好更有保障的职业,甚至可以在城市里完成创业的梦想。技能型、知识型的劳务输出,让家乡的年轻人有了在城市立足的实力,不管他们以后是选择定居城市还是选择回到故土,知识与技能为他们追求梦想插上了翅膀,春节期间村头那一辆辆小轿车就是最好的体现。

家乡的巨变还体现在家乡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生活上。记得前些年春节回乡,家乡人*博的风气很重,严重影响了家庭和睦。而今年回乡,看到*博风气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村广场舞兴趣队、春节秧歌队,春节篮球赛等活动,丰富了家乡人的文化生活,展现了新时代家乡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次春节回乡,农村的变化翻天覆地,令人欣喜而激动,定西城里的变化亦是如此。现代化的商圈群、高楼林立的定西新城、美丽的人工湖,还有时不时出现的汉堡王肯德基。尽管由于时间紧只是路过,但是这繁荣热闹的城市风貌让我切实感受到定西人口袋鼓了起来,城区人文、居住、购物环境发生了巨变。

一位在陕西渭南工作的亲戚说到,以前从渭南坐火车到定西是让他很头疼的一件事,不仅是因为拥挤不堪的火车车厢和八个小时的车程,而且春节火车票真是一票难求,他曾不止一次顶着寒风在火车站通宵排队购票,只能够得一张站票。随着年宝兰高铁的开通,以往八个小时的车程缩短到了三个小时,以往拥挤不堪的车厢如今变得整洁舒适,以往的经常晚点到如今的准时准点,以往的通宵排队买票到如今网络售票的便捷高效,单单通过中国铁路的发展,就能感受到我们国家的日益强大。

从苦咸水到自来水、从靠天吃饭到产业合作社、从泥泞路到柏油路、从“三六九”赶集到农村淘宝、从土坯房到新农村、从架子车到小轿车、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从通宵排队一票难求到自助选座订餐……。家乡的巨变就像中国的高铁一样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而这些巨变不就是家乡人曾经只有在梦里才能梦到的吗?有些变化家乡人甚至做梦都不会想不敢想,可是在今天,变化就这样一点点发生了,梦想就这样一点点实现了。老百姓的梦就是中国梦,就在我的家乡,中国梦正在逐步地实现。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一个在城市打拼的家乡女儿,在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我切实感受到了家乡人的努力,看到了家乡的巨变,这是一种梦想照进现实般的喜悦和激动。曾经多少代家乡人梦中的事物如今已经摸得着、用得上、买得到,家乡人正在逐渐实现他们的梦想。看着家乡的巨变,让我更加坚信家乡在新时代国家好*策的引领下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勤劳朴实的家乡人也一定会实现越来越多的梦想,家乡人梦想的实现也一定会助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生产部高文红

2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记乐于助人的郭永新同志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年2月15日,正值春节过后返程上班的高峰期,我和几个同事因有事在兰州西客站等坐动车去秦安,车站来往的旅客络绎不绝,在上站台的时候,中农威特公司生产部员工郭永新看到一位外省口音的中年妇女所带行李较多,便积极主动地伸出了援助之手,毫不犹豫地提起最重的皮箱,并热情随和地与那位妇女拉起了家常。离别时那位妇女对他的帮助非常感激,不停地说着谢谢。

崇德向善、明德惟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讲到:“讲仁爱,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新时代树新风、化新人的价值引领。”帮助他人提行李,或者讲几句暖心的话语,看着只是举手之劳、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就是这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滋润了外出人员的心田。让来兰游客感受到了兰州人民的好客和热情,提升了兰州的城市形象。郭永新以一个老*员的高尚品格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乐于奉献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高尚的社会公德心,也体现了中农威特公司员工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良好精神风貌和优秀企业文化。

点点滴滴暖人心,丝丝缕缕见真情。处于集体中的我们,如果都学优秀文化、传承传统美德,互帮互助,那么集体一定会充满爱,也一定会发展的很好,对于我们企业,亦是如此。迈入新的时代,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讲文明、树新风,继续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相互传递,让文明之花更加绚烂,道德的芬芳更加迷人!

生产部孙玉霞

3

野菜记忆

走在下班的小道上,花园砖缝里那些绿色吸引了我的眼球,原来春已至,花已开,草长莺飞,这些翠绿的生命标志着挖野菜模式已开启。追求绿色生活已成为当下都市人的一种时尚,清明前后都会到附近的山上或者农家去挖点野菜调剂生活。在农村土生土长的我对野菜有着无法言说的情结和永不褪色的记忆,那些童年的美好如潺潺溪水从我的心间流过,伴着缕缕春风让人回味无穷。

春天来了,天气逐渐转暖,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沉睡,万物复苏,到处充满着生机,随处可见的野菜掀开了春的面纱。带着早春的气息,最先破土而出的便是“辣辣”,其叶呈狭匙形或倒披针形,根呈白色而直立,有多数细分枝,味略辛,故将其形象的称为“辣辣”。说起“辣辣”,农村长大的人可能都不陌生,基本曾经都挖过或者吃过。进入大学,学习了普通生物学才知道,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葶苈”,田埂、墙根、甚至是屋檐的滴水处都是她绽放生命的地方,“辣辣”属十字花科,有清热解*的功效。挖“辣辣”的最好时节就是农历二月二前后,那些长在田埂上泛着绿光的“辣辣”,让人垂涎欲滴。儿时的我们放学后丢下书包拿上小铲子就成群结队的去挖“辣辣”,同一队的小伙伴谁先发现必须要画个圈定个主这样才不会被后来者居上,挖的时候需仔细,确保将整个根部挖出来,经常都等不及清洗,两手捋捋就开吃了,辣味儿中混合着泥土味儿,吃的津津有味,有时也会带回家让大人将其腌制成咸菜,可以长期食用。

还有一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野菜非曲麻菜莫属,味微苦,故也被称为苦曲菜,其主要生长在水分充足的农田里,清洗干净,焯熟凉拌(醋和浆水均可),是春天农家饭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城里人一般吃不上这么正宗的苦曲菜,他们在草坪中挖的都是苦荬菜,即“多裂蒲公英”,两者均属于菊科植物,有清热解*的功效。苦曲菜是姐夫的最爱,每次回老家,他都会拿着铲子、提着篮子去地里捡苦曲菜,父亲打趣说,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既可以将地锄干净,又可以吃到美味的野菜。苦荬菜味苦,口感不好,但是它的茎部却是童年的最爱,味甜,有白色乳汁,还可以将其拧下来咂吧咂吧,吹“响响”。

我们食用的苜蓿菜其实大多并不是野生的,是农民们自己种的。苜蓿,多年生,豆科苜蓿属,叶似三叶草,开紫花,具有很大的营养和应用价值,可清脾、利肠等。而今,农村漫山遍野的苜蓿主要用来收集苜蓿籽,苜蓿籽的市场价很高,打完籽的草可以储藏起来,待冬天饲喂家畜。早春的时候苜蓿刚冒出嫩芽,摘其头部清洗干净,开水焯一下去其甘味,沥干水分,撒点辣椒面以醋凉拌之,其美味无与伦比,成家后的每年这个季节母亲都会托来兰的熟人捎上几包,照顾一下我们姐妹几个久馋的味蕾,一边埋怨母亲那么远的路带点野菜太麻烦,一边心里又乐开了花恨不能多吃几次。

除了地上长的,春天的田野上另一抹风景便是榆树上的榆钱了,榆树是落叶乔木,榆钱便是榆树的花和种子,比叶先出来,在叶腋呈簇生状,形状类似于古代的铜钱而得名。榆钱性平、味甘最初为淡绿色,也只有淡绿色的时候才可食用。儿时的我们总是爬上树捋一大把直接喂嘴里,嚼起来甜甜的,还不忘给树下翘首等待的伙伴们扔几个长满榆钱的枝杈,吃饱之后才会应家长的要求摘满篮子拿回家做窝窝头或者熬榆钱粥,给单一的伙食增加点绿色。城市的榆树较少,加上强烈的环保意识,自从上大学后就再没品尝过榆钱的美味,但是她的味道已深入骨髓,至今仍记忆犹新。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物质文化的更高追求,孩童们的乐趣已不再是乡间田野上的撒欢,钟爱的零食也不再是田埂上各式各样的野菜和山上的野果子,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淘气堡和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零食。多了科技,少了童趣,或许只有经过了纷繁世界的噪杂和转基因食品的日渐横行,才会想起乡间空旷的田野和那一道道绿色。所以,野菜,吃的不仅是绿色和营养,更是一种情思和回忆。

生产部张荣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或

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