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花不自弃,兀自吐芳菲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有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野花无数不知名,红红白白俱赋情。纵使不蒙姚魏赏,雨开风落亦何争。”——(宋)赵蕃《野花》

(一年蓬)

野花开在荒草地,而荒草地简直就是大地的童年:烂漫恣肆,泼泼洒洒,本真纯粹,无惧无畏,无猜忌无嫌弃,普天之下皆兄弟。

每日走过护城河公园,发现精心伺候的人工草坪冷冷清清,干不得涝不得,一年也绿不了几个月。主人当得像曹七巧那软骨头的丈夫,而在夹缝中生长的野草闲花们就很有点曹七巧的泼辣劲儿,野性十足,兀自芳草萋萋,寂寞无主的明媚着,倒另有一番“春来草木知”的聪慧和孤芳自赏的傲然。

(苦荬)

蹲下来与它们面对面,居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花蒂花蕊花瓣一个不少,有模有样。用手机拍下来简直明眸皓齿明艳动人,微风中还摇曳多姿。用小程序“识花神器”拨云开雾,还有名有姓上得了台面。有的还有药用价值属于本草。

这是一个小人国。野草们簇拥着野花当护花使者,一个个小蘑菇撑起太阳伞,让荒草地变成英国乡村庄园的下午茶的场地。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癞蛤蟆大战两草虫,就是在这样的场地酣战的。

小花自有小小的蝴蝶光顾,就是那种淡*的粉白的双双对对的蝴蝶。张爱玲的朋友炎樱说:“每一个蝴蝶都是从前的一朵花的灵*,回来寻找它自己。”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小的花,蝴蝶怎么就看见了呢?

也还是小花不自弃,纵然无人赏识寂寞无主,生命也要绚烂,也要妖娆,也要芬芳,也要装点自己的春天和别人的春天。所有的生命都有价值,都有能量。蝴蝶煽动的翅膀,也许能掀起一场飓风。

不自弃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最大的自爱,最大的自我实现。林清玄《百合花开》: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尽管杂草和蝴蝶怎么讥讽,野百合只有一个信念:我要开花,我要开花。最终野百合开满山谷。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林清玄用寓言的方式提醒所有的生命,特别是那些处于边缘地带的生命:努力绽放生命的花朵,你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紫花地丁)(蛇含委陵菜)

这些不自弃的小花让我们想起汉代女子善蚕桑的罗敷,她坚贞智慧不慕虚荣;《西厢记》里红娘,她警聪颖悟,调皮灵慧,能言善辩;《追风筝的人》中哈桑,他忠实正直“为你(少爷阿米尔)千千万万遍”;一个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身体带有残缺农村妇女诗人于秀华;白天是清洁女工,夜晚是画家的稚拙派(又称素朴派,来自法语na?f)代表画家萨贺芬……

画家萨贺芬,白天她是个女佣。臃肿的身材,破旧的衣裙,乱蓬蓬的头发。刷锅、擦地、洗衣、做饭收拾屋子。劳碌繁重的生活压得她喘不过气。但当夜晚来临,破屋子里,小油灯下,她趴在地板上细细的勾画着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作。这是她一天最快乐的时光。

萨贺芬除了打工之外很少与人来往,她更愿意去野外,和树木、花草、流水、微风在一起。她是如此的虔诚地信仰着自然之美,而这些自然之灵们也慷慨地赋予了萨贺芬用同平常人不一样的视角来诠释花草树木之美的能力。所以萨贺芬开始了画画,把自己的生活中与人相处的苦楚和无奈,融汇了自己与自然相处时的轻松甜蜜,倾诉到了画布上。

偶然的机会,她的画被最早开始收藏毕加索画作的艺术收藏家威廉·伍德看到,并鼓励她“不要放弃,继续画画”。她记住了这句话,为这坚持了十几年。直到她头发花白,生活越来越窘迫,直到时间久到他几乎都以为她已经离开这个人世了。

画画让一个女佣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小花不自弃也许能成为我们自己的救赎。

(点地梅)(半边莲)

无独有偶,安徽无为70后女作家李凤群从山野走向都市,从底层登上高峰,从农村妹子成长为实力作家。她是鲁迅文学院第十四届高研班学员。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收获》《人民文学》《作家》《大家》等杂志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大野》《大风》《大江边》《颤抖》《活着的理由》《背道而驰》《良霞》等多部。曾获第三、第四届紫金山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安徽省首届鲁彦周文学奖长篇小说奖;安徽省第二届小说新星奖,年度青年作家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提名奖;《人民文学》年度长篇小说奖等。

岛上的苦孩子,为改变命运而写作。她说“我出生在鸭蛋大的小岛上,叫作江心洲,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去,我们都得先坐船。我十三岁初中毕业,到十八岁,一直在做农民。”“小时候,一切农民做过的活我都做过。种玉米、割麦子、施肥、杀虫,我都会。十五六岁那个酷热的夏天,我扔下锄头就向江边走,翻过堤坝,到达江滩,直到一位邻居从身后扑倒了我,我才意识到,我是要去自杀了……”李凤群长到了十八岁,和很多安徽老家的女孩一样,她选择到苏南的一家服装厂打工。不一样的是,打工之余,她依然在写作。

她像一株美丽而充满生命力的野草闲花,永远向上,永远努力开放,永不放弃,李凤群成功地实现了自我救赎。

不自弃的“小花”,也许是成功的事业,也许是忠诚善良的品质;也许是自尊自爱自我成长;也许是兴趣爱好业务专长……总之,只要是有益的、向上的、美好的一切都是我们生命的花朵,是花朵就要绽放,有绽放就有芬芳,有芬芳就有蝴蝶,有蝴蝶就结子结果,有果实就能酿造生命的琼浆,来陶醉我们的生活。

小花不自弃,不是像教科书里教导的那样: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的消解自己。而是:即使是一滴水也要反射太阳光芒的独立。只有个体是有价值的,整体才会更有价值。否则就会有滥竽充数、浑水摸鱼、鱼目混珠。

小花不自弃,是胡琴琵琶与羌笛的独奏与和鸣,是美声歌剧与乡村小调的参差,是工笔彩绘与写意水墨的映照,是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的互赏……生命的不同形态,装点世界的多彩。大和小没有谁高谁低,谁美谁丑,各有各的价值和尊严。也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比“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更有生命的华彩。

(蒺藜)(马兰)

其实所有的比较都是褊狭,所有的自大或自卑都是狭隘,敬畏所有大大小小的生命才是自然的真谛、人文的真谛、生命的真谛。

每每看到园林工人毫不怜惜、不惜工本的拔除那些蓬勃的野草闲花我总替它们叹惋,进而又感叹我们的园林建设越来越向西方靠近:工整规范代替了自由舒展,人工斧凿代替了野趣烂漫。中国的园林建设真不知道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是更国际化了还是鹦鹉学舌去中国化了。当苏州园林成了孤本,中国园林是否岌岌可危。

园林需要野草闲花,社会同样需要凡夫俗子芸芸众生。小花不自弃,兀自吐芳菲是对自己、对社会、对人类、对生命极大地敬畏和拯救。

朱子《不自弃》曰:“凡天下之物,均有其物性。只要该物有一点可取之处,便不会被世间丢弃。难道堂堂之人反而不如物吗?!比如坚硬的石头而有琢玉的作用,比如剧*的蝮蛇而为配药所需求。粪物是够污秽的了,用来施肥发酵田土,则五谷作物能依赖它抽穗结粒。草木灰已是冷寂的残物了,用来洗涤,则衣裳就能靠它得以清净洁明。食用龟的肉,其甲壳可以扔了,而人们能用它来占卜年景。食用鹅的肉,其毛羽可以扔了,而侗族人把它缝在衣服上用来抵御腊月之寒。推举实例,如此考究下去,则天下没有可弃之物了。而今天人们有被遗弃之感,仅是自己放弃自己而已。”

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岂能辜负?

祝福所有的小花们安然灿然走过生命的里程,生生不息!

作者:杨世云

年5月6日星期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