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以前真的没去在意泡桐的花,也没有想过要花时间去好好记录一下。但是今年感觉不一样了,我会时不时想起那些常见的花儿,脑海里跳出一个疑问?你是否有好好拍过它的照片呢。答案大多是否定的,所以我现在一直留意着它们,期盼着它们开花,光阴荏苒,稍纵即逝。于是,想要留住的东西便更多了。
清晰的记得小时候我们家老房子的边上就有一棵泡桐树,很粗,要一个大人才能勉强抱住。清明时节前后,或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儿,或是去竹林里挖笋,又或是不经意的路过,总能看到满地的泡桐花,闻到它那股独特的花香。泡桐树很好认,大部人应该在小时候就认识它了。它的花型喇叭状,花瓣上的紫色斑点显得醒目,叶子有你的脸那么大呢。有几次我和孩子们开玩笑说道:“嘿,这个叶子可以当遮雨伞哦。”搬到新房子后,家的后面依然能看到几棵泡桐树,有一棵本来很小的,没过多久就长的有手臂粗了,它是个速生树种。
古人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桐始华”的意思就是桐花要开了。这个“桐花”,就是在我国栽种历史悠久的泡桐花。由古至今,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已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桐花依然在这个特定的时间花开花落花满天。
泡桐在古书中有不少记载,如《尔雅》中称荣桐木,《桐谱》中有白花桐和紫花桐之称,《本草纲目》中称桐、泡桐等。在二千多年前,就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栽培泡桐的经验,《齐民要术》、《桐谱》等书中较详细地记述了泡桐的形态、栽培、材性及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情况。
如今在城市中已很难见到泡桐花了,随着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的需要,不受欢迎的泡桐树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而我住的这个村子泡桐树倒是很多,村口,茶园都能看到。
浙江有5种泡桐,分别是:白花泡桐、兰考泡桐、毛泡桐、台湾泡桐和南方泡桐,白花泡桐有野生分布,其余大部分都是栽培的。
泡桐树老高了,如果没有长焦镜头的话真的很难拍清楚,顶多拍一些地面或灌丛里的落花。
白花泡桐
落叶乔木,树干圆锥形,主干通直。
花序狭长圆柱形,长约25厘米,具总花梗
花萼倒圆锥形,花后毛渐脱落
花冠筒状漏斗形,内面密生紫色细斑块
雄蕊4,雌蕊花柱长约5.5厘米
扒开一朵半残的花,里面好多露尾甲
蒴果长圆形,长6-10厘米,顶端具喙
兰考泡桐
落叶乔木,树冠宽圆锥形
花序金字塔形或狭圆锥形,长约30厘米,具总花梗
花萼倒圆锥形,毛部分脱落
花冠漏斗状钟形,紫色,内面有紫色细小斑点
台湾泡桐
落叶小乔木,树冠呈伞形
花序为宽大圆锥形,长可达1米,无总花梗或下部具有较短总花梗
花萼有绒毛,有明显凸脊
花冠近钟形,浅紫色或蓝紫色
本属植物均为高大乔木,材质优良,轻而韧,在工农业上用途广泛。可制作各种乐器、雕刻手工艺品、家具、电线压板和优质纸张等;建筑上做梁、檩、门、窗和房间隔板等;农业上制作水车、渡槽、抬扛等,泡桐叶、花可作猪、羊饲料。古时对药用也有记载,如《本草纲目》(年)记述:“桐叶……主恶蚀疮著阴,皮主五痔,杀三虫。花主傅猪疮,消肿生发。”近年来在医学上发现泡桐的叶、花、木材有消炎、止咳、利尿、降压等功效。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用鲜泡桐果8大两,水煎去渣,浓缩成流膏为1日量,3次分服,10天为一疗程。治疗例,有效率为81%;其中临床控制率为7%,显效为25%。如配合百部、桔梗、青果、猪胆汁组成复方治疗,疗效有所提高。本品对咳嗽、咯痰、气喘,肺罗音减少均有一定效果,而以止咳、化痰效果比较明显,见效较速,有的1日以内即见效。副作用主要为恶心、头晕、腹痛、腹泻、鼻咽干等,一般在3~4天后可自行消失。对肝肾功能未发现不良影响。
摘录《中药大辞典》
泡桐花开,记忆油然。
百草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