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古今研究紫花地丁 [复制链接]

1#

一、典籍摘要:

《本草纲目》:“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恶疮。”

《本草正义》:“地丁专为肿疗*通用之药。…然辛凉散种,长于退热,惟血热壅滞,红肿发之外疡宜之,若谓通作治阴疽发背寒凝之证,殊是不妥。”

《药性切用》:“泻热解*,为外科敷治专药。”

《药性纂要》:“大抵*初起及肿*脓未尽时,以此解*。若将平复宜补时则不用也。”

《玉楸药解》*元御:“味苦,辛,微寒,入手少阴心、足少阳胆经。消肿*,疗疮疥。”

“地丁行经泻火,散肿消*,治痈疽瘰疬,疔*恶疮。敷食皆佳。紫花地丁,更胜白花者,亦名蒲公英。蒲公英*花,非白花。”

《本草求原》:凉血,消肿*。治血热筋痿,敷疮妙。

《滇南本草》:破血,解痈疽疥癞,九种痔疮,诸疮*症。

《岭南采药录》:作泻药及吐药。

二、现代研究:

成分:主含山柰酚-3-0-吡喃鼠李糖苷、棕榈酸、对羟基苯甲酸、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琥珀酸、地丁酰胺等成分。

作用:本品有广泛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等作用。

药理:紫花地丁对结核杆菌及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并有清热、消肿、消炎等作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