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降温
但调查失业率连降三月至年内最低
据中国统计局,今年6月份中国调查失业率降至上半年最低的5.06%,1~3月份由于春节假期失业率逐渐上升至5.19%的高点,之后逐渐回落。
统计局表示,中国今年上半年整体失业率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保持在5.1%左右;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已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0%以上。
很多人不理解,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为什么就业形势能够保持整体稳定?对此,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司司长冯乃林接受中国信息报专访时表示,主要有四个理由:
一是经济增长带动就业。我国经济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就会创造劳动力需求。而且,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现在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创造的GDP增量也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其所能容纳的就业量也会增加。根据经济学的研究,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是呈正相关,与失业率呈负相关。今年2季度,GDP增速虽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但按不变价计算的GDP增量也要超过上年同期增量。
二是*中央、国务院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格局、新形态,对稳增长、促就业作用显著。据工商总局统计,今年上半年新注册企业增长19.4%,注册资金增长了43%。我局专项调查显示,6月份,创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比1月份上升了0.11个百分点。
三是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近两年,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服务业发展的速度在加快,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1个百分点。根据近两年数据测算,第三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创造约100万个就业岗位,比工业多50万左右。
四是劳动力供给逐年递减。劳动力供求结构发生了新变化。2014年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2013年减少了371万人,这是自2012年首次减少后连续第三年减少。劳动力供给总量的减少,也有利于就业矛盾的缓解。
不过冯乃林也指出,目前就业市场仍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问题,包括大学生就业和资源、装备制造型地区就业:
一是大学生就业问题。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上半年,20-24岁大专以上文化人员(主要为近年毕业大学生)的失业率在波动中呈下降走势,到6月份已降至7.74%,比1月份下降了1.1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也下降了0.7个百分点。虽然大学生就业情况有所好转,但仍高于总体失业率2个多百分点。从7月起,今年新毕业的学生将进入劳动力市场,这部分人的失业率将会转降为升。这部分人的就业情况,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二是部分资源型、装备制造型和压缩产能任务较重地区失业率相对较高。以东北地区为例,今年上半年,东北地区的省会城市平均失业率在7%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左右。这固然与人们的就业观念有关,更与其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偏重于资源型、装备制造型有关。华北也有一些省会城市,要么经济结构偏重于资源型,要么压缩产能任务较重,其失业率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左右。
冯乃林称,应该指出的是,目前我国正处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调整,必然对部分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的地区产生一系列影响。但这是结构调整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也是我们下决心进行结构调整的出发点。相信,随着结构调整不断取得进展,这些问题也会逐步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