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医治百病水肿儿科
TUhjnbcbe - 2021/3/30 20:06:00

水肿

小儿水肿是以症状命名的常见中医儿科疾病。本病与西医所论急性肾小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等相似。临床上凡有体内水液停留,泛滥于肌表出现肌肤浮肿,尿量减少或尿如茶红色者称为水肿。本病乃内外二因相互作用所致:外则感受风邪、水湿或疮*;内则以肺、脾、肾三脏调节水液的功能紊乱,水液不循常道所致。小儿水肿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之时皮肤常发疮疹、乳蛾、丹痧等更易引发此病。本病多见于3到8岁的儿童,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之一。水肿分阴阳,阳水易治,阴水难疗。

诊断依据

1、阳水

(1)水肿多由眼睑开始,逐渐遍及全身,以上半身水肿为甚,皮肤光亮,尿量明显减少,甚至尿闭。部分患儿可出现肉眼血尿。常伴有血压增高。

(2)严重病例可出现头痛、呕吐、抽风,或面色青灰,烦躁,气急等症。

(3)病程短,发病前常有急性乳蛾、脓疮等病史。

(4)小便常规镜检有大量的红细胞,尿蛋白阳性,并可见到透明、颗粒管型。

(5)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往往增高。血尿素氮及肌酐在尿少期可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可降低。

2、阴水

(1)全身明显水肿,呈凹陷性,尤以腰以下肿为甚。皮肤苍白,甚至伴腹、胸水。

(2)病程长,反复不愈。

(3)小便常规镜检,尿蛋白定性到,尿蛋白定量大于mg/24h,偶见少量红细胞与管型。血浆白蛋白可明显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血胆固醇增高,活动期血红细胞沉降率可加快。

鉴别要点

1、疳肿胀此类水肿有长期疳积病病史,并多在疳证的严重阶段出现肿胀。其症状为形体消瘦,下肢足踝部水肿,小便短少,甚则肿及面目、四肢,但一般以四肢为主。小便常规检验一般无蛋白、管型、红细胞等。

2、心脏病有心脏病史。水肿一般以下垂的部位为主,如足、踝、小腿、阴囊等。严重的心脏病可引起全身水肿。

3、肝脏疾病有肝病史,水肿起病较缓,有时可引起全身性水肿,但以腹水及下肢水肿较为明显。严重的肝病以面痿*而身瘦,腹部膨胀,下肢水肿为主要特征。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阴水与阳水:阳水者病程短而急,水肿以面部为主,证见水肿,皮色光亮而薄,按之易复,证属实证。阴水者病程长、起病缓,其病以下肢水肿为主,面色萎*、灰滞,水肿按之凹陷如泥,不易恢复。

(2)辨水肿部位:水肿位于面部、眼睑者,多属于风,病在肺,多伴肺系症状。下肢水肿较重者,病多在脾,常伴脾困湿重症状。腰以下肿甚,并有怕冷、便溏,其病为阳虚水泛,脾肾两虚。

(3)辨尿量:水肿越重,尿量越少;尿量越少,证情越复杂,越易出现变证。如经治疗,尿量增多,则水肿即可逐渐减少,其病也多随之减轻。

2、治疗原则

水肿一病,以肺、肾、脾三脏气化功能失常,不能运化水湿而致。故其

治也,当以宣化水湿为主,气化则水湿化,水湿化则水肿自消。如病初在肺,当以宣肺化气,利水消肿;中期病在脾,治当以健脾化湿,渗湿消肿;后期病入脾肾,当以健脾益肾,利水退肿为主。

3、分证论治

(1)风水相搏

眼睑水肿,继则全身水肿,病起较急,皮肤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尿少,或有尿血;肢节酸痛,或伴发热咳嗽,或有咽痛、乳蛾红肿。舌白或红,苔或薄*,脉浮或数。

宣肺化气,疏风利水。

麻*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6g,连翘、赤小豆各10g,桑白皮12g,杏仁、牛蒡子各10g,白茅根、芦根各15g,小蓟、大蓟各12g,茯苓皮、玉米须各15g。

(2)湿热内蕴

肢体水肿,小便短少,或肉眼血尿,发热神烦。或有皮肤疮*。舌苔*腻,脉略数。

清热利湿、宣通水道。

三妙丸加减。*柏10g,制苍术8g,牛膝10g,薏苡仁、生地*各15g,淡竹叶10g,川木通6g,生甘草3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8g,白茅根、芦根各15g,小蓟、大蓟各12g,玉米须15g。

(3)脾虚湿困

肢体水肿,面色萎*,疲乏无力,胸闷腹胀,纳少便溏,小便短少,四肢欠温。舌淡胖,苔白滑,脉濡。

健脾益气,利湿退肿。

防己*芪汤合参苓白术散。*芪30g,防己10g,茯苓带皮15g,生晒参10g,桂枝8g,白术、淮山药各12g,薏苡仁15g,砂仁(打,后下)8g,大腹皮、车前子(布包)各10g,玉米须18g,枳壳、陈皮各10g。

(4)脾肾阳虚

全身水肿,或伴胸水、腹水,面色淡白或灰暗,神疲畏寒,四肢欠温,脘腹胀满,甚至咳逆上气,不能平卧。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温肾健脾,化气行水。

实脾饮加减。制附片

(先煎)8g,白术12g,茯苓带皮18g,干姜10g,*芪30g,桂枝8g,猪苓、泽泻各12g,玉米须15g,仙茅、仙灵脾各12g,杜仲10g。

(5)肺脾气虚

面目肢体水肿,颜面无华,神疲乏力,动则自汗,易于感冒,常咳嗽、咳痰、纳呆。大便或溏,溲清。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健脾益气,宣肺利水。

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生晒参、茯苓各12g,白术、炒扁豆、陈皮、山药各10g,炙甘草2g,砂仁(打后下)、法半夏各8g,薏苡仁12g,*芪30g,防风12g,芦根、玉米须各15g,防己10g。

预防与护理

1、注意休息。不论轻重,本病在2周内必需卧床休息。如尿少,伴烦躁,更要绝对卧床休息至水肿消失,尿量恢复,待病情好转方可逐渐活动。

2、水肿早期应食无盐食品,当尿量有所增加,水肿渐消后可用低盐饮食。水肿而尿少不明显者,饮水量可不减少;如肿甚尿少,则应严格控制饮水量。

3、讲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治疗各种皮肤疮*及乳蛾等化脓性疾病。

4、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防止感冒。避免寒冷及潮湿环境的影响,以免水肿加重。

5、避免使用各种对肾脏有害的中西药物。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治百病水肿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