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建忠主编:刘观涛
编者按:
“我的梦想:从21天开始”。
邀“知己”见证梦想的开始,和“好友”分享梦想的实现。
我的中医梦,实现在当下……
下面是“悦读中医”的精彩文章,如果您觉得很棒的话,请您向最好的朋友“分享喜悦”。
多种辨证方法的“擂台赛”:临证谈方证对应
山西中医学院高建忠
中医临证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辨证论治。医生通过四诊合参,辨出某某证,然后处方用药治疗这一证。也就是说,治疗的对象是证,治疗的工具是方。疗效的有无,取决于所开之方与所辨之证是否吻合。“有是证,用是方”,只要方证对应,就可取得疗效。
但,方证对应并非机械的、标准化的。面对同一病症,不同的医生也许会开出不同的方,不同的方与同一的证似乎也能做到方证对应。举例如下:
患者李某,男,23岁。起病3天,症见鼻塞、浊涕色*、头痛(前额较甚)、口苦、咽干、大便干,纳食尚好,无恶寒、发热,舌质红,舌苔*,脉数。诊断为鼻渊(急性鼻窦炎)。
面对这一患者,可以有如下4种治法。
方法一,采用六经辨证法。六经辨证法是在阴阳学说指导下构建的。病性分阴、阳,辅以表、里、半表半里三种病位,即一分为六,而成六经辨证。
案中急性起病,一派热证、实证,病性属阳无疑;
无恶寒、发热,排除太阳;
口苦、咽干属少阳;
头痛、*涕、便干属阳明。
综合而言,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治疗以清解少阳、阳明为法,方用大柴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12g,*芩12g,清半夏9g,枳实9g,白芍9g,酒大*(后下)9g,生石膏(先煎)24g,白芷9g,生甘草3g。3剂水煎服。
方法二,采用脏腑辨证法。脏腑辨证法是在五行学说指导下构建的。以五脏为中心,把人体一分为五,辅以寒热、虚实、表里、气血等,即成脏腑辨证。
案中病位在鼻窍,鼻窍属肺;
头痛重在前额,前额属阳明经;
且肺胃相连,热常相移。
结合涕*、苔*、口苦、脉数,辨证属肺胃热盛,治疗以清泻肺胃为法,方用凉膈散加减。
处方:连翘15g,*芩12g,栀子12g,薄荷(后下)9g,酒大*(后下)9g,竹叶3g,桔梗12g,生甘草3g。3剂水煎服。
方法三,采用升降辨证法。升降辨证法实际上仍然隶属于脏腑辨证法,金元医家李东垣最早明确把升降辨证法引入脏腑辨证法中,属于脏腑辨证法的进一步发展。此法移用于五官清窍病的治疗中,用途极广。
案中属清窍受病,清窍功能正常,有赖于清阳上走清窍,清升浊降有序。而一旦发病,如鼻塞、流涕,明显属于清阳不能上走清窍,浊阴窒塞不降。
辨证属升降失司,浊阴滞窍,治疗以升清降浊、泻热通窍为法,方用苍耳子散加减。
处方:苍耳子9g,辛夷(包煎)9g,白芷9g,薄荷(后下)9g,*芩12g,栀子12g,酒*(后下)9g,生薏苡仁15g。3剂水煎服。
治疗总以升清阳、降浊阴为法。只是用药时需要考虑升降失司所涉及到的脏腑,以及浊阴的寒热属性、升清阳与降浊阴的主次比例等。
案中处方以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升清阳,通鼻窍,以*芩、栀子、酒*、生薏苡仁降浊阴、清郁热。
方法四,采用辨病用药法。辨病用药法是针对病而处方,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一病有一病之专方。”这种用药法在临床上也很常用。只是这里的病专指中医的“病”,实际上仍然属于以方治证,只是这种证对于这一具体病是相对固定的、特定的。也就是说,这种用药法的前提是“一病有一病之专证。”例如痈病,总属热*壅滞气血而成,因此常见证即热*壅滞证,这时就可以用一清热解*之专方治疗这一专病了。
案中鼻渊,即属鼻窍内出现痈脓,属痈病,选用治疗痈*之专方五味消*饮加排脓之品,亦属方证对应。
辨证属热*壅滞,窍生痈脓,治疗以清热解*排脓为法,方用五味消*饮加减。
处方:金银花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15g,桔梗12g,白芷12g,生薏苡仁15g。3剂水煎服。
综上所述,可以肯定地说,以上四方基本上都做到了方证对应,都会取得疗效,只是疗效有高下之分而已。
中医是一门充满智慧的科学,中医的很多东西是需要通过“悟”才能逐步明白的。当我们面对“辨证论治”,力图将其条理化、规范化,力图将其说清道明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语言、文字似乎不足以做得到。这也正应了老子那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方证对应,这是每一个临床中医毕生研究的课题,这个课题只有研究过程,永远没有结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总结、传承许许多多方证对应的实例(例如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所总结的),但这只是实例而已,并不是方证对应的全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