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最忙的药材,本草纲目里说治一切
TUhjnbcbe - 2021/6/30 0:25:00
《本草纲目》载:“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

金银花的最早药用记载见于东晋时期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此后梁时的陶弘景分别在其所著的《名医别录》和《本草经集注》单列“忍冬”项予以记述。金银花具有清热解*等功效,被誉为“植物抗生素”,临床应用广泛,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重大传染性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属于大宗常用中药材。

金银花药材图

(图片:《新编中国药材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金银花主治变化

《名医别录》载忍冬“主寒热身肿,久服轻身,长年益寿。”唐代《药性考》认为忍冬“主治腹胀满,能止气下僻。”《本草拾遗》载:“主热*血痢、水痢。”宋元时期较多应用于外科疮疡诸证。《本草纲目》载:“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滇南本草》载:“解诸疮、痈疽发背、丹流瘰疬。”《本草图解》载:“主胀满下痢,消痈散*。”《本草拾遗》载:“主热*、血痢、水泻。”

中医古籍特别是明清医药文献中记载了大量以金银花为主的方剂,应用于临床各科,尤其是中医外科,取其托*透邪、清解热*之效,用以治疗疮疔肿*、内痈外疡。如清代陈士铎《洞天奥旨》,载方余首,治疮疡痈疽的方剂达方,用金银花计方,其中以其命名者即有21方。在每个有金银花的方中,金银花的用量都大于其他药物。其他如《医宗金鉴》之五味消*饮、《验方新编》之四妙勇安汤等,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金银花的透邪解*作用,诚如《得宜本草》所载“清中寓有宣散之功”。《本草正》更进一步阐明“金银花,善于化*,故治痈疽、肿*、疮癣、梅*、风湿诸*,诚为要药。*未成者能散,*已成者能溃”。可见,此时期以金银花为首的方剂临床应用的主治范围进一步扩大。

另外,自清代医家王秉衡首先提出了用本品治疗温热病的主张后,金银花又被广泛应用于温热疾病的治疗。本品气轻芳香,具有散发透热作用。若风热在表,或*热在肌腠,则能轻宣透邪,宣散肺卫之表热或清热解*,透解肌腠之热*。若热*深入气营,一方面可清热解*,另一方面又能透热转气,引邪外出。所以既可通过寒凉之性清解热*,又可通过散邪、透邪之效,托*外出而达解*作用。众医家正是利用金银花辛凉透表、轻宣透邪、散热解*作用,发挥其轻以去实之疗效,广泛用于温热病的治疗。如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等书中就记载了“银翘散”“清营汤”等数首以金银花为主的方剂。陈士铎《洞天奥旨》中对金银花倍加赞赏,载:“疮疡一门,舍此味无第二品也。”并认为该品最能消火热之*,主张“消火热之*必用金银花”。他认为,疮疡初起金银花可以止痛,疮疡溃脓用金银花可以去脓,疮疡收口用金银花可以起陷。

金银花治疗疔疮肿*,可单味煎汤内服或用鲜品捣烂外敷;或常配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等同用,以增强解*消肿的作用。对各种热性病初起和外感风热,身热或微感恶风及发斑发疹等,可与连翘、淡豆豉、薄荷等同用。对于热*较重,并发咽痛、腮肿者,可与大*、*芩、*柏、板蓝根等同用。对于出现壮热、烦渴、脉洪大等症的热入气分证,可与石膏、知母、连翘等配伍应用。与牡丹皮、生地*配伍,可用于热入营血之皮肤斑疹、舌绛而干、烦躁少寐等症。用金银花治疗湿热痢疾泄泻,轻症单煎频服即可,重症可用金银花配白头翁、*连、木香等同用。

综上所述,金银花的主要功效应包括清热解*、止消渴、祛风除湿、散热疗痹、缓肝补肺、清暑益气、清金治痢、解*除烦等。主治病症主要包括外感风热表证、温病发热、热*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疾病,也用于暑热证的治疗。由于金银花是治疗各种疔疮肿*的有效药物,故亦称之为“消肿散*治疮要药”。

金银花粉末图

1.腺毛2.厚壁非腺毛3.草酸钙簇晶4.花粉粒

(图片:《新编中国药材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金银花功效主治的主要文献记述

《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主寒热身肿,久服轻身,长年益寿。”

《药性论》:“治腹胀满,能止气下痢。”

《本草拾遗》:“主热*、血痢、水痢。”

《开宝本草》:“主寒热身肿。”

《履巉岩本草》:“治筋骨疼痛。”

《外科精要》:“治痈疽发背不问发在何处。”

《滇南本草》:“清热,解诸疮、痈疽发背、无名肿*、丹瘤、瘰疬。”

《本草约言》:“散肿消痈,疮疡莫缺……时方专治痈疽要药,未成*即散,已成*则溃。”

《本草蒙筌》:“专治痈疽,诚为要药。未成则散,甚多拔*之功;已成则溃,大有回生之力……血痢水痢兼治,风气湿气咸除。”

《医学入门·本草》:“止消渴要药也。”

《本草纲目》:“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痈肿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

《雷公炮制药性解》:“主热*血痢,消痈散*,补虚疗风,久服延年。”

《本草汇言》:“祛风除湿,散热疗痹,消痈止痢。”

《景岳全书·本草正》:“善于化*,故治痈疽、肿*、疮癣、杨梅、风湿诸*,诚为要药。*未成者能散,*已成者能溃。”

《医学要诀》:“主寒热,身肿热*痢水血;腹胀飞尸*疰消,诸肿痈疽解*捷。”

《医宗必读·本草通玄》:“主胀满下痢,消痈散*,补虚疗风。”

《本草汇》:“散热消痈为最,宽膨止痢有功。解菌*,消疔肿,治五种尸注,兼补虚疗风,或捣汁酒饮,或研烂厚敷,血痢水痢兼治,风气湿气咸除。”

《本草新编》:“消*之神品也。未成*则散,已成*则消,将死者可生,已坏者可转……但其味纯良,性又补阴,虽善消*,而功用甚缓,必须大用之。”

《洞天奥旨》:“疮疡必用金银花者,以金银花可以消火*也……故疮疡一门,舍此味无第二品也。所以疮疡初起,必用金银花,可以止痛;疮疡溃脓,必用金银花,可以去脓;疮疡收已,必用金银花,可以起陷。然此犹补阳证之疮疡也。若阴证初生,背必如山之重,服金银花而背轻矣;阴证溃脓,心如火焚,必服金银花而心凉矣;阴证收口,疮如刀割,必服金银花而皮痒矣。”

《本草易读》:“退热解*,养血止渴,疗风除湿,补虚祛胀。治热*血痢肠癖,疗肿*痈疽疥癣。”

《本草备要》:“甘寒入肺,散热解*,补虚,疗风,养血,止渴”“治痈疽疥癣,杨梅恶疮,肠癖向痢,五种尸疰。”

《本经逢原》:“主下痢脓血,为内外痈肿之要药;解*祛脓,泻中有补,痈癖溃后之圣药。”

《生草药性备要》:“消痈疽疔*,止痢疾,洗疳疮,去皮肤血热。”

《药性通考》:“入肺散热,化*解*,补虚疗风,养血止渴。治痈疽疥癣,杨梅恶疮,肠癖血痢。”

《绛雪园古方选注·得宜本草》:“得当归治热*血痢。”

《玉楸药解》:“凉肝清肺,消肿败*。”

《医林纂要·药性》:“缓肝、补肺、降逆、散热、养血、祛风、止渴、清暑。疮家主药。”

《得配本草》:“去风火,除气胀,解热痢,消肿*。”

《药性切用》:“清金治痢,解*除烦。”

《本草求真》:“诸书皆言补虚养血,又言入肺散热,能治恶疮、肠澼、痈疽、痔漏,为外科治*通行要剂。按此似属两歧。殊不知书言能补虚者,因其芳香味甘,性虽入内逐热,而气不甚迅利伤损之意也;书言能养血者,因其*结血凝,服此*气顿解,而血自尔充养之谓也。究之止属清热解*之品耳。是以一切痈疽等病,无不藉此内入,取其气寒解热,力主通利。”

《药义明辨》:“凡肝家血虚有热以为病者,或脏腑、经脉,或肉里,皆可用以护其壅热,散其聚*,不但为诸疮要药而已。”

《重庆堂随笔·论药性》:“清络中风火湿热,解瘟疫秽恶浊邪,息肝胆浮越风阳,治痉阙癫痫诸证。”

《药笼小品》:“除热解*,养血除痢宽膨,治一切疮疽”

《本经续疏要》:“主寒热身肿。久服轻身,长年益寿。”

《本草述钩元》:“味甘气微寒,主寒热身肿,解*散热。”

《本草再新》:“治心虚火旺,补气宽中,咳嗽,痈痿。”

《本草分经》:“除热解*,养血疗风,治血痢、疮*宽膨。”

本文内容选自《中国金银花——临床应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往期回顾

1.中医有多科学?

2.药从何来|中药都是尝出来的吗

3.意有千意,理只一条: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合集

4.心中易了,指下难明:把脉到底把的是什么

5.中药为什么有效?

6.印会河|17岁挂牌独立行医

7.肿瘤扶正培本:以*攻*法

8.癌细胞没什么可怕的

9.火针疗法的历史源流10.三分钟看懂|火针治疗中风后遗症

购买本书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忙的药材,本草纲目里说治一切